2021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。
在这段时间里,新式茶饮品牌“奈雪的茶”公布了新一轮超1亿美元的融资;奶茶届的拼多多“蜜雪冰城”也完成了首轮20亿人民币的融资,融资后的估值达到了200亿元人民币,并预计今年在A股上市。
但火热的奶茶行业,难以代表整个餐饮行业。
黑天鹅并未飞走
餐饮行业依旧艰难
2020年飞出的黑天鹅直接让大部分的餐饮行业腰斩。
突然爆发的疫情让餐饮行业遭受了重大打击,从1月开始持续停业,直到3月才陆续复工。在此期间无数店铺关门,餐饮行业迎来倒闭潮。
疫情期间,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曾公开表示,“现金流将撑不过3个月。”头部餐企尚且如此,而那些抗风险能力弱的小餐饮店更难以维持,只能退租关门,及时止损。
没有倒闭的商家也只能苦苦支撑,等待消费的回暖。然而好不容易熬到了夏天,预计的“报复性消费”并没有到来。
重启后的餐饮行业,却没有迎来期盼中的强力复苏。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,2020年1-11月全国餐饮收入34578亿元,同比下降18.6%。
相关数据显示,2020年“餐饮GDP的水平倒退了3年。”
有餐饮从业者表示,现在还在开堂食的商家,要么是在亏本做买卖,要么就是在转让店铺,餐饮市场依旧低迷。
好不容易熬过了艰难的2020,但2021年的开年却再次让餐饮业陷入危机。
随着国内疫情的再次严峻,多地疫情防控升级,餐饮业成重点防控对象后,近日,多地又宣布取消年会、聚餐、联欢等活动,导致一批餐企损失严重。
疫情的阴霾尚未完全散去,2021年对餐饮业来说,或将又是艰难的一年。
疫情困境之下
餐饮行业变革正在进行
面对疫情困境,餐饮从业者们正在发掘新的经营之道。
疫情期间,海底捞和西贝曾想通过涨价提高营收,但遭到消费者严重不满,最终只能取消涨价并公开道歉。对于海底捞、西贝等主要依靠线下收入的餐饮企业来说,面对线下获客量的减少和不断降低的营收,提高客单价便成了没办法的办法。
由于线下市场难以做出改变,开展门店自提和外卖服务便成了海底捞们保证营收的唯一选择。在疫情期间,海底捞各个门店均推出自提和外卖服务,并开展了69折或79折不等的优惠活动。
同一时期,与海底捞一样转型的,还有西贝、乐凯撒等头部餐企。一向注重线下堂食的头部餐饮企业,因为疫情又重新开始审视线上消费。
在头部餐企冲杀入场前,外卖领域早已杀出了一片红海。
根据中国餐饮协会统计的数据得出,疫情发生后中国餐饮门店外卖销售额占整体销售额的比例提升了3.5倍,疫情防控期间42.9%的商家,外卖收入占比在70%以上。
回顾去年,疫情带来困境之时,头部餐企开始迫切谋变,而外卖正是这场变革的核心战场。
外卖是当时唯一的生存途径,不少餐饮企业更像是被动应对。不过,如今部分头部餐饮企业已经借此完成转型,外卖业务已经成为它们收入构成的重要部分。
外卖餐饮标准化
营销数字化正在到来
有餐饮从业者表示,十几年前,外卖雏形就已出现。那时候没有外卖软件,商家宣传主要依靠发传单和口口相传,而消费者点餐都是通过提前预定。
而且那时候的顾客需求简单,只要求吃饱。
但如今,时代变了,顾客对饮食的需求越来越高,也越来越复杂。餐饮商家不仅要保证食品安全标准、送餐标准、外卖容器标准等,还要注重品牌意识。
疫情正在推动市场的洗牌,不断要求餐饮行业提高食品生产标准化、供应链产业化。
同时,互联网营销和数字化经营,正在成为餐饮行业的全新需求。
一方面以喜茶、海底捞为代表的头部餐饮品牌正不断通过互联网营销,提高自己的品牌价值;另一方面,它们正不断强调餐饮数字化,以帮助门店精细化运营和提高经营效率。
餐饮行业熬过了最艰难的2020,又迎来了全新的挑战。在堂食停摆下,外卖、零售、互联网营销成为了餐饮行业新的尝试。
在数字化、连锁化、标准化的推动下,餐饮行业或在2021年迎来新的机遇。
企商通智汇电商系统
企商通智汇电商系统,是企叮咚集团开发的一款企业电商化小程序服务平台,客户可以快速拥有专属自己的小程序,满足电商、服务等各类营销推广需求,引流、拓客、锁客、裂变一站式成交模式,抢占微信月活10亿+的流量红利,帮企业实现跨界盈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