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家社区生鲜店开业一个月,但因为开业活动力度不够大,所以一直客流不多。不过店主在经营时拥有社群运营思维,他不仅有收款二维码,还会主动添加客户的微信

目前这家店做了以下几件事情:

一、打造“特价产品”引爆客流
每天打造一个“特价产品”,这个产品主要是用来引流的,不挣钱,甚至赔钱。
比如:

  • 原价4 元鸡蛋今日特价 2 元一斤,每人限购买一斤
  • 原价8 元西红柿今日特价 2 元一斤,每人限购一斤
  • 原价18 元一盒蓝莓,今日特价 8 元一盒

每天换着花样打造特价菜,然后在店门口挂条幅:“每日一款特价菜”。
同时在蔬菜区每天会写一个特价菜的牌子,然后每天早上10 点,蔬菜送来的时候,拍一张图片发到小区的业主群里,当然,在发图片之前,会先发 10 元的 20 个红包,久而久之,群里的业主已经形成习惯,到时间就会不自觉地看群里有什么信息,用户粘性已经培养起来。

刚开始有很多业主都是冲着特价菜来的,但很多人买完特价菜之后,又会去别的店再买东西,或者在其他家店买完东西再来专门买特价菜。但没过多久,大家就不再两头跑了,去其他店去的人越来也少了。凭借特价菜,这家新开张的店迅速完成了引流。
虽然特价菜牺牲了一部分利润,但是通过其他产品的消费补贴回来了。

二、颠覆过去菜店的终端形象


经常买菜的人都知道,一般的菜店又脏又乱,菜堆得到处都是,而且空间狭小。
可是这家店不一样,不仅门头醒目,而且进到店里给人的感觉很舒服。地面总是擦得很干净,屋内也没有菜叶子腐烂的味道,商品全部上架,分门别类的摆放,与超里生鲜摊位的终端排列类似。
总之,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干净、卫生。终端设计不仅关乎品牌的形象,而且关乎购物体验,要想让进店的顾客留下来,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也什么都重要。没有好心情,还谈什么交易?

总结一下生鲜店社群运营的基本思路:
组建社群——运营社群——社群培育——裂变
下面我们以一家水果店为例,分析社群的运营流程:

第一步:组建社群   

有的老板目前只是依靠流动的客源来实现业绩,不懂如何把来店里的客户社群化运营,社群运营该怎么做呢?以一家水果店为例,群名字一般可以起:水果福利群,或者水果社区团购群。进群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,举几个例子:


1、老顾客加微信进群

可以获得以下优惠:
当场消费水果九折优惠
每周都会有抽奖和免费送水果活动
所有群内会员全部享受团购价
这样的话,90%的顾客都不会拒绝,假设每天进店的顾客有50人,那么可能很快就可以加满一个500人的群了。

2、新增引流顾客


水果店一般设置在社区附近,居民小区周围,如果想去引流一些新的客源进来,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:
一份水果+一个精美玻璃杯,定价88 元,今天下单只要 28 元,每人限购一份。让用户感觉他们有便宜可以占。水杯可以在企叮咚礼品采购平台采购,价格优惠,品牌知名。

下一步,把宣传单印好,先测试一个小区,模式测试成功后,再扫周边小区,1 个月添加5000 人微信,就等于获取了一个客户,引流来的客户可以参考第一种方式进群。

第二步:运营社群
运营社群的方式也有很多种,举几个例子:


1、红包策略 


每天定时发红包,手气最佳者,可以到店免费获得一份,今日特定水果一份。每天可以设置的水果不一样。红包也可以设置发三次,就是每天三个手气最佳。这样能激发群内成员的积极性,活跃性。


2、秒杀团购水果,提高转化率 


每天可以设置一次团购,比如3人拼团9.9秒杀火龙果,1元特价水果拼团,分享给朋友或者朋友圈,还可拿优惠券,这样群内成员都特别期待、高兴,每天都会在群里等待团信息发布。用这种方式,把成员的习惯养成了之后,他们估计没事就会来群里看看,想要什么水果就会下单了。


3、拼团接龙


这种形式与第二种类似,比如3人团购9.9元的火龙果,那么采用接龙的形式直接在群里发出来,也更能激发群员的紧迫感和紧张感,没有接上龙的,那他下次肯定也会积极关注下一次接龙活动。

第三步:社群培育
这一步也是培育与成员的信任关系重要的一步,需要打造老板个人IP,在群内输出价值。价值无非就是两方面,一是水果优惠信息,二是水果专业知识。
比如,打造老板个人IP,老板从小在果园长大,具有30多年年各类水果种植经验和知识,会定期分享针对水果食用和搭配的小知识。可以安排在每周五分享一次,每次不同的主题,语音+图片+文字的形式。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群成员粘性,信任度。

留言低价采购礼品领取免费活动策划方案

点赞(0)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扫一扫加关注

返回
顶部